國家工信部苗圩部長近日在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部際協調領導小組第三次會議上講話指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物聯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讓物聯網更好促進生產、走進生活、造福百姓。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集成電路、物聯網、先進制造、、新一代移動通信、大數據等方面趕上和引領世界產業發展。從全國來看,在各有關部門和地方的大力推動下,經過廣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的共同努力,我國物聯網發展較快,在今年召開的全國物聯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馬凱副總理充分肯定了我國物聯網發展所取得的成績。
苗圩部長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國物聯網發展還存在一些瓶頸和制約因素,這些問題和矛盾不只存在于創新示范區的物聯網發展中,也存在于全國物聯網發展中。主要表現在:一是創新能力亟需提升。目前,我國物聯網技術創新體系不完善,物聯網核心環節如高端傳感器、無線傳感網絡、海量數據存儲和處理等方面基礎薄弱,在關鍵技術和高端產品等方面與國外有一定差距;二是缺乏龍頭骨干企業。我國物聯網具有強大支柱作用的龍頭骨干企業還比較缺乏,物聯網整體水平較低,產業集聚帶來的優勢無法充分發揮;三是規模化應用不足。雖然我們物聯網應用已經形成一定規模,但無論從需求的量還是質上,都還需要繼續加強投入和市場培育,當前由于應用碎片化、規模化應用不足等問題,無法對市場構成較大的帶動。此外,我國物聯網信息安全方面也存在隱患,一些地方已經出現盲目重復建設現象。這些問題必須認真研究,加以解決。
苗圩部長強調,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加快提質增效升級的重要時期,物聯網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要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堅持立足自主創新,不斷總結經驗、把握發展重點,在探索中,加快推動物聯網發展再上一個新臺階。
一是要注重把握新形勢,抓住物聯網發展的歷史性機遇。從全球趨勢來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征,新技術替代舊技術、智能型技術替代勞動密集型技術趨勢明顯。物聯網作為智能型新技術的典型代表,正成為各國爭相布局、搶占未來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的重要領域。發達國家加快了物聯網核心技術研發、標準制定和產業化進程,美國加大力度發展物聯網核心技術,并積極推廣其在各領域的應用;德國實施了工業4.0戰略,旨在通過物聯網等高新技術提升工業領域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推進高新技術在工業領域的融合和應用,升級其工業體系,確保德國制造業在世界的領先位置。隨著物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產品的不斷涌現、應用領域的逐步擴大,將催生新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方法,促進了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變革。物聯網日益成為全球企業增強市場控制力、提高產品附加值、獲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我們必須增強緊迫感和使命感,緊緊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機遇,準確把握物聯網發展的新趨勢,努力實現跨越式發展,力爭在全球物聯網發展的格局中占據更為有利位置。
二是要注重融合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兩化融合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制高點,是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相互交匯的必然趨勢。而物聯網作為推進兩化融合的重要手段,以及創新管理模式、重構工業化價值鏈的有效抓手,能夠水銀瀉地般地滲透到傳統行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等各個環節,大大提高生產運營智能化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我國是世界制造大國,工業增加值占國民生產總值比重達37%以上,因此,我們要大力推動兩化融合,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寬帶中國戰略,加快4G發展步伐,做好基于IPv6的網址分配工作,切實提供技術基礎保障;同時,我們要充分發揮物聯網在兩化融合中的重要作用,加快物聯網在工業控制領域的應用,加強工業可編程控制器等關鍵技術研發,推進設備數字化、流程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實現生產過程控制、生產環境監測、供應鏈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監測等全流程的優化,提高經營效益,促進安全生產和減排。我們要深化物聯網在工業企業生產經營、行業管理和經濟運行中的應用,充分發揮物聯網的滲透性強、帶動力大和覆蓋面廣的特點,促進資源共享,提升質量水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三是要注重創新發展,堅持研發和應用雙輪驅動。物聯網是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能顯著促進各技術領域不斷深化創新,提高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同時,不斷增長的應用需求牽引著信息技術的集成和運用,是促進物聯網發展的原生動力。我們要抓住物聯網技術創新和應用牽引雙輪驅動的發展特點,一方面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用相結合,加快核心技術突破和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抓緊急需的重點標準的研究和制定,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研制,構建和完善物聯網創新體系。另一方面要不斷適應應用需求和市場需求,推動應用規模化發展,加快商業模式創新,促進形成應用新業態、新模式,提升經濟社會和民生服務等各領域信息服務水平。通過技術創新與應用牽引的互動,形成物聯網發展的增長動力源泉,發揮物聯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四是要注重安全可靠和統籌協調,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物聯網發展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拓寬發展思路,做好頂層設計,進行統籌規劃、系統布局,促進全國物聯網協調發展;同時要強化安全意識,確保安全可靠,以安全保發展,以發展促安全。我們要加快提升物聯網基礎產業支撐能力,建立物聯網安全可靠性保障體系,完善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增強物聯網基礎設施、重大系統、重要信息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形成系統安全可用、數據安全可信的物聯網應用系統,全面提升物聯網安全可靠保障水平。要加快培育特色產業集群,充分發揮產業集聚區的優勢,加強科研機構、企業等相關方面的配合協作,促進創新資源集聚,推進物聯網技術、產業、應用的協調發展,加快形成資源共享、協調發展的格局;要注重物聯網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產業發展、應用推廣、安全保障間的統籌協調,注重物聯網相關規劃、政策、資金投入的統籌協調,形成重點突出、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態勢。
苗圩指出,形勢和任務對我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廣闊舞臺,我們要再接再厲,充分發揮創新示范區的先行先試作用,著力培育大企業,推廣大應用,打造大平臺。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指示精神上來,進一步加強對培育發展物聯網重要意義的認識,繼續深化改革,從改革中汲取動力,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政策措施,扎扎實實做好各項工作:
第一,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落實規劃綱要任務。貫徹落實馬凱副總理在全國物聯網電視電話會議上的講話精神,逐一落實《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建設三年(2013-2015)行動計劃》各項任務。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大力支持創新示范區的發展。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要扎實推進創新示范區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加強專項資金、財稅優惠、金融服務、人才建設等方面政策的研究制定,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促進物聯網產業和企業的成長壯大。
第二,建設創新體系,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要從體制機制、工作方法、產業環境等各方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整合創新資源,打破傳統創新機制,培育和打造技術創新鏈,加快形成較為完備的物聯網技術創新體系。營造適合創新的環境和氛圍,吸引更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落戶示范區,提升研發實力。標準方面,形成以應用示范帶動技術突破和標準創新的機制,提高創新示范區在技術、標準領域的主導力和話語權,這方面,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加強對的支持。
第三,重視市場地位,積極培育壯大龍頭企業。通過引進重大項目、做大做強骨干企業、加快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打造一批領軍物聯網企業。明確培育目標、對象和支持措施,著力培育龍頭企業,爭取到2015年,完成培育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達到35家以上的目標;開展重大項目招商,積極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物聯網企業;重視發展創新型中小企業,支持創新型企業孵化,強化物聯網公共服務能力,降低中小企業研發成本、系統建設成本、運維成本和推廣成本。
第四,加強應用示范,充分發揮先行先試作用。結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推廣大應用,在公共安全、城市管理、醫療衛生、、民生服務等領域,實施物聯網典型應用示范工程,爭取到2015年,開展應用示范工程80項,跨省應用示范工程10項。推動物聯網在工業領域的集成創新和應用,結合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的全面實施,在創新示范區選擇有條件的部分工業企業先行開展工業物聯網應用試點,為全國智能工業和兩化融合深入推進積累經驗。
第五,完善服務平臺,切實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加快建設共性技術、產業化、技術標準與檢測認證、應用推廣等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提升物聯網技術、產業、應用公共服務能力,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物聯網公共支撐服務體系。采取引進、合作、培育等方式,集聚國家、省、市物聯網領域高層次科研力量和研發機構,按照統一規劃、市場運作、鼓勵企業參與的原則,建立健全物聯網技術創新、產業發展和應用推廣所需的各級各類公共服務平臺。充分總結公共服務發展經驗,為籌備建立全國性物聯網產業聯盟打好基礎。
據市經濟和信息化委有關負責同志介紹,近年來物聯網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產業規模突破1000億元,培育了6個百萬終端規模的應用示范工程,在圖像、晶振、硅麥克風等高端傳感器芯片,以及海量圖形數據實時管理等核心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并實現產業化,成為國際無線傳感網絡標準的主要制訂者之一 |